Archives: 2018年11月20日

教育专家为你揭秘如何做一名中考状元的家长

让孩子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想必是所有家长们共同愿望,那么在孩子的求学之路上家长们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呢?小喜鹊为此走访了近百个状元家长,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状元及其家长到底有哪些我们要掌握的秘诀。
秘诀一:先学做人,后做学问。

秘诀一:先学做人,后做学问。
虽说成绩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家长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教育孩子怎样做人,那么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家长每天叮嘱孩子好好用功,争取考高分。那么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只要成绩好,是不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也没那么重要。受邀采访的中考状元曾对家长最关心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作答过,最后他们给出的答案非常的一致:父母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做人。如果考试成绩不满意,父母不会进行责怪,但如果做人出现问题,父母会严厉批评他们。
秘诀二: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秘诀二: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小喜鹊发现,很多状元的家长其实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却能培养出来成绩优异的孩子,原因是他们教育孩子并不是讲大道理,而是以身作则。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并不是决定孩子成绩的必要因素,在我们采访过程中,有一位同学的爸爸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母亲不识字,但他们的勤劳、勇敢,和对待生活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了陈春仙很大的影响。也正是父母的这种人格力量一直鼓舞着她发奋图强、最终取得了中考状元的成绩。
秘诀三:学会和孩子做朋友。

秘诀三:学会和孩子做朋友。
为什么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所影响呢?多数状元家长都没有打过了孩子,他们都很尊重孩子,并且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理解。甚至不会向孩子施加学习压力,但这并不是对孩子的放纵,而是在做好育人的前提下孩子们已经有了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他们既不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也不对孩子的学习过分干涉。最后孩子们的成绩也确实没有让家长们失望,结果都非常的理想。
秘诀四: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秘诀四: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且需要坚持的事,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是如此。比如自己的家务自己做,每天写完作业自己检查等。并且这些习惯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这远远比逼迫孩子每天要被几本书刷多少题重要得多。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关键,只有重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们才会感觉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和累赘,而是一种乐趣。

一个家教悖论:成人“生病” 孩子“吃药”

金秋华与网瘾少年谈心。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  正/摄

金秋华与网瘾少年谈心。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  正/摄
金秋华与网瘾少年谈心。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  正/摄
孩子为什么会过度依赖网络?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今年夏天,金秋华来到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家专门学校蹲点调研,担任该校的法制副校长,搬来折叠床,与孩子们吃住在一起。
金秋华是南昌市综治办一处副处长、主任科员。记者见到他时,他在和一名孩子谈心,孩子被家长送到学校的原因正是“网络成瘾”。
学校的200多个孩子,有网瘾的占大部分,他全部认识。这群孩子有什么特点?他的最大感受是极度麻木和极度敏感交织——对父母的劝告极度麻木,内心深处又是极度敏感。
孩子基本存在三类情况:大部分孩子的父母离异,另外一部分的孩子是隔代抚养,还有一小部分孩子家庭是“全”的,但父母教育出现了问题。
金秋华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很聪明,如果放任自流,就会成为社会隐患;如果教育得当,就会拯救家庭,社会受益。”
麻将桌边教育孩子岂能有效
“家长当着孩子面吵架,孩子觉得不幸福,享受不到家庭的安全感,只能通过沉迷网络或者到外面寻求内心的平衡。”金秋华观察发现,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系极度敏感,一旦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身心成长发生着巨大变化,家长却关注不到他们。
他发现的极端案例是,一些家长在麻将桌上教育孩子——父母沉迷于打麻将,却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甚至还言之凿凿“把自己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样教育能成功吗?这是家庭教育的扭曲!”金秋华有些气愤。
他还观察到另一个怪现象,孩子教育遇到问题,很多家长第一反应——花钱解决。如果一家学校教育不管用,再换一家,把孩子推到新的学校。
“花钱买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心态。”金秋华发现,很多家长不会好好琢磨家庭出现了什么问题,反而认为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事实上,是家长“生病”,让孩子来“吃药”,一些家长对孩子缺少基本的关爱,学校的教育当然开不出包治百病的“药方”。
“生存与教育”折射社会问题
生存与教育,本来并不是一对矛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只好二选一。有的农村家庭,年轻的父母生下孩子之后,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赚钱谋生。无奈选择的背后,付出的代价是留守儿童问题出现。
“父母只提供物质,不提供精神。”金秋华发现,这些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儿童,并不缺少物质。
留守儿童问题什么时候会暴露?当一些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外出务工的父母回到孩子身边,遇到两大问题: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如何扮演父母角色和照顾孩子;另一方面,他们发现自己成长为父母的速度,已经跟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
这些“见过世面”的父母有着强烈的让孩子“向上流动”的愿望,迫切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父母自己的人生态度都没有定位好,却试图依靠孩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有的压力都由孩子来承担,这样公平吗?”金秋华感到很痛心。
建立家长强制教育成长制度
金秋华谈起自己的经历,孩子曾经也过度依赖网络,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他痛苦了5年。痛定思痛,他说之所以来到这所学校,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以弥补自己以前的教育之失。
“那段时间我还不懂孩子,总结自己教育孩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放弃孩子的自我成长。后来和孩子约定,我努力工作,她努力学习,我首先做到了再来教育她。这样,我和孩子间才消除了矛盾。”金秋华深有体会,家长自己不成长,把一切压力都交给孩子,不出问题才怪。
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进行“矫治”,自己却拒绝成长,但实际上家长成长比孩子成长更重要,他得出结论。可悲的是,有的“网瘾”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回到家庭,环境没有发生变化,父母依然吵架,孩子为了逃避,还是被“逼”回到“网瘾”状态。
金秋华认为,如果改变所谓的“网瘾少年”,应该建立一种制度,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同时,家长也必须接受教育,学着做一名合格家长,把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从原来的家庭环境中置换出来,让孩子不至于走老路。
“不妨建立起家长强制接受教育的制度。”金秋华说,让父母与“网瘾”孩子一起成长,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味指责网络游戏,没有意义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很少谈论网络的负面作用。问及如何看待网络游戏,金秋华表示,网络游戏的特点就是把人性琢磨得很透彻,不断给玩家提供新的刺激,一些成年人都爱玩游戏,何况心智并不成熟的青少年?
“不能把青少年完全隔绝于网络之外,归根结底要做好家庭教育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金秋华直言,青少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不可能完全断绝两者的联系。他提议在国家制度层面,让游戏企业建立起类似防沉迷系统,使之运营更加规范,织密青少年保护的网络。
一味对网络游戏指责,没有意义。不少孩子玩网络游戏,就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在他看来,如果不解决家庭问题,仅靠堵的方法,绝对行不通。
如何疏导?就要处理好家庭“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如孩子父母关系不和的背后,是社会离婚率增高的问题;父母唯分数论的背后,是对社会向上流动的焦虑;父母习惯花钱买教育的背后,是消费文化盛行……可以得出结论,这是成年人出现了问题。
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一定要重视社会“大环境”对家庭“小环境”的影响,重新建构社会新的价值观,使之对家庭和青少年产生更多的正面作用,金秋华坦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河北衡水为家校群立新规:禁“拍马屁”式回复

近日,衡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回复、通讯群不得做聊天使用、咨询应自行避开休息时间等一系列通讯群“新规矩”。
不得做聊天使用
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主要用于教师发布通知和家校信息交流沟通,不得发布与家校联系无关的信息、言论,更不得做聊天使用。
教师“规矩”
不得在通讯群中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可在群内发布本校本班教育教学活动以及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教育信息等,相关信息应符合教育教学相关政策的规定;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应在学校当堂布置,不得在通讯群中布置课后作业,不得利用通讯群为学生添加课后作业。
不得公布成绩排名
教师不得在群内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信息,不得发布学生的负面信息。
不得就个别学生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发布的消息应具有普遍针对性,不得就个别学生的问题在群内进行讨论,如探讨个别学生的具体教育问题可与其家长电话沟通或当面协商。

家长“规矩”
咨询事宜避开休息时间
家长在群内向教师咨询有关事宜时,能够自行主动避开午间和夜间休息时间,以免影响群内其他成员,切实保障广大教师、家长的休息权利。
不得进行“拍马屁”式回复

家长对于教师发布的一般性通知,无疑问只回复“收到”,有疑问则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提问,不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的回复;在新年、中秋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时家长委员会要向家长发放提醒函,防止家长借节日名义在群中或“小窗”内发红包出现变相向教师送礼之歪风。
家长有意见时这样解决
家长如对学校、教师有意见建议,采用“小窗”私聊方式直接联系相关教师,必要时可与教师协调好时间当面沟通,不在群内公开发布意见建议。
家长不在群中发布带有煽动性、过激性的言论。
教师不得与家长发生争执。当家长在群内出现负面情绪时,应予以耐心劝导疏解,并采取有效方式予以解决。
不得发布广告、拉票、求赞等信息
未经教育行政部门许可,家长不发布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动信息,以及广告、推销、拉票、集赞等垃圾内容信息。
通知全文:
衡水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发展局,滨湖新区管委会社会事务管理局,市直各普通高中学校、各幼儿园,市特殊教育学校:
为更好地发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讯群的“纽带”、“桥梁”作用,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有序,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和家校良性互动打造优质、洁净、高效的网络交流平台,现就做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使用与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1、家校联系通讯软件是指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网络通讯工具,包括但不限于QQ、微信、校讯通等软件,其使用与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网络信息管理规定。
2、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主要用于教师发布通知和家校信息交流沟通,不得发布与家校联系无关的信息、言论,更不得做聊天使用。
3、禁止通过家校联系通讯软件发布诋毁学校及师生家长形象的信息;严禁发布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文明、侮辱性的信息;严禁发布带有不良政治倾向的信息。
二、通讯软件使用范围
1、家校联系通讯软件的通讯群一般以班级为单位,成员主要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禁止无关人员加入。
2、群成员一律实施实名制管理。班主任命名规则:教师姓名(班主任);任课教师命名规则:教师姓名(学科);学生家长命名规则:学生姓名+爸爸/妈妈。
三、主体职责
(一)教师职责
1、通讯群由班主任担任群管理员,班主任为群第一责任人,负责群成员实名制、聊天监管、违规提醒处理等。
2、群管理员应定期检查核实群成员的家长身份,对无关人员应及时予以清退。
3、教师可在群内发布本校本班教育教学活动以及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教育信息等,相关信息应符合教育教学相关政策的规定;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应在学校当堂布置,不得在通讯群中布置课后作业,不得利用通讯群为学生添加课后作业。
4、教师不得在群内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信息,不得发布学生的负面信息。
5、教师发布的消息应具有普遍针对性,不得就个别学生的问题在群内进行讨论,如探讨个别学生的具体教育问题可与其家长电话沟通或当面协商。
6、教师不得与家长发生争执。当家长在群内出现负面情绪时,应予以耐心劝导疏解,并采取有效方式予以解决。
(二)家长委员会职责
家长委员会要积极倡导家长正确使用家校联系通讯软件:
1、未经群管理员同意,家长不擅自邀请他人入群。
2、家长不在群中发布带有煽动性、过激性的言论。
3、家长如对学校、教师有意见建议,采用“小窗”私聊方式直接联系相关教师,必要时可与教师协调好时间当面沟通,不在群内公开发布意见建议。
4、家长在群内向教师咨询有关事宜时,能够自行主动避开午间和夜间休息时间,以免影响群内其他成员,切实保障广大教师、家长的休息权利。
5、家长对于教师发布的一般性通知,无疑问只回复“收到”,有疑问则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提问,不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的回复;在新年、中秋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时家长委员会要向家长发放提醒函,防止家长借节日名义在群中或“小窗”内发红包出现变相向教师送礼之歪风。
6、未经教育行政部门许可,家长不发布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动信息,以及广告、推销、拉票、集赞等垃圾内容信息。
四、组织保障
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在校级管理层面安排专人负责各班级通讯群的综合管理协调工作,及时汇总各班级通讯群出现的问题及家长的诉求,及时向学校相关负责人汇报,对合理的诉求要积极采纳并尽快付诸实施。如群成员出现恶意攻击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等情况,或出现倾向性、危害性、敏感性问题时,管理员要于第一时间依法依规作出处置。
衡水市教育局

山东新规:严禁中小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日前,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9月27日,省教育厅公布了该条例。条例覆盖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学校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我省在学校、家庭、学生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定。颇为引人注意的是,《条例》中将在校课堂学习时长、运动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校外培训机构规定等写入,多方面保障学生体质健康。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活动不少于一小时,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小学在校课堂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该《条例》将从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学生体质健康与政府政绩考核挂钩

《条例》中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提高了高度,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协调辖区内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和利用。

同时,对学校、家庭和学生提出了各自的责任。学校应当依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履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职责。家庭应当支持和保障学生参与体质健康促进活动。学生应当强化自立自强、热爱劳动、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主动参与体质健康促进活动。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有关主管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活动不少于一小时

《条例》规定,学校应当通过早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遇有极端天气、重污染天气,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减少或者停止室外体育活动,适当开展室内体育活动。要求学校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中小学校应当每天上午统一安排三十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应当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学年对学生进行速度、耐力、柔韧度、爆发力等方面的测试,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确保相关数据真实、完整、有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应当修满体育课程,并成绩合格。学校鼓励和引导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技能。

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并经常开展以班级、团体为单位的体育竞赛。学校应当制定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按照规定办理学生伤害事故校方责任保险,鼓励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办理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家长或者学生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学校。

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条例》中还针对卫生和营养进行了详细规定,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他学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中小学校不得削减或者挤占健康教育课时。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组织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体检档案。承担学生健康体检的机构在体检结束后,应当作出个体与群体健康评价,提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或者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并向学校反馈。中小学校对学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告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配合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者防治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披露学生体检结果以及其他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

中小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组织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开展两次视力保健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学生视力状况检测。中小学校、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阅读和书写姿势,引导、督促学生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学习、生活场所良好的照明条件,预防学生视力下降。

针对学生电子产品的使用,《条例》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发现学生将上述个人电子产品带入学校的,实行统一保管。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另外,《条例》还规定,禁止在中小学校内吸烟,禁止在高等学校建筑物内吸烟。学校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禁止吸烟标识。

小学在校课堂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为目前社会的焦点话题,在《条例》中也对该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每天在校课堂学习时间,小学不得超过六小时,中学不得超过八小时,布置的课后作业不得超出本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限定的作业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活动和休息睡眠时间。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条例》特别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其培训内容、进度、时限等事项,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同时还规定,中小学校应当每学期初公开课程设置,接受学生家长监督。针对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条例》特别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作息习惯,保障学生营养均衡、睡眠时间每天不少于八小时,促进其健康成长。

山东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体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力量提供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学生卫生与营养保障等专业服务。要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全年向学生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并在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假暑假期间延长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放收取费用的,应当每月定期在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向学生免费开放。

化解“大班额”:搬迁教育局只是应急之策

 原标题:化解大班额 搬迁教育局只是应急之策

  据湖南省新化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化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6万多人,全县存在56人及以上大班额的班级1333个,占比37.14%;存在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的班级846个,占比23.57%。近日,新化县教育局整体搬迁至新化县农村公路局办公,这已是新化县教育局8年之内第二次搬迁办公楼。而这次的搬迁与县里持续上升的“大班额”现象密切相关,为了化解“大班额”,局里不得不腾出办公楼办学校。

  所谓“大班额”问题,说白了就是,生多校少。学校所承受的生源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呈现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的现象。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便会大打折扣。所以,“大班额”问题,便是当前教育一个疏解的重点。

  显然,新闻中湖南新化县,便处于“今年基本消除66人大班额”目标的一个现实攻坚期。在这个特殊节点上,该地教育局也算使出了浑身解数,还以搬迁教育局的方式,将办公室腾给学校当教室。这是应急之策,要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治标治本。如果当地的教育资源供给不得到实质性转变,那别说搬迁两次教育局,就算搬迁10次,也无法治愈“大班额”背后的教育之痛。

  其实,导致“大班额”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学校建设跟不上步伐、教育发展不均衡、招生计划不科学和盲目择校等。但其真正症结还是在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回到具体情境来说,还是应当在严谨规范的布局中,在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中,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的增加和合理分配。

  比如,对于新化教育局而言,面对大面积存在“大班额”的尴尬情况,寻求政府财政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兴建学校是第一要义,过程中要尽力寻求师资和教育配套资源的及时到位,并保证其相应质量。另外,追求科学合理的招生,让生源分配更规范,从制度设计的层面规避教育资源利用不合理、不充分的问题。

家长挤破头为孩子报暑期培训班 究竟能学到啥?

新华社福州8月7日消息,一天4门学科,一天要上七八个小时的课,上6天休1天……正值暑假,“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与多地高温天气同样火热的是校外培训班,有的培训班在学校考试结束当天就开班了,名气大的培训班甚至想报报不上。

在国家大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下,暑期培训班为何依然火爆?在价格不菲的学费背后,到底哪些教学内容吸引着家长和学生?

有的家长抱怨“死活挤不进去”,有的学生一天上课七八个小时

记者近日在福州市榕城广场附近看到,“全科辅导班”“保分承诺班”“名师提高班”等标语遍布各楼层的墙壁,不出10米就有一个辅导班教室。记者走进一座大楼,10余个辅导机构占据了楼内绝大多数空间。尽管是暑假,早晨8点,大楼门口已有不少背着书包的学生。

“越是成绩好的孩子越是积极上补习班。”福州市民霍女士说,在中考结束当天,女儿补习班的QQ群名就由“中考冲刺班”变成了“新高一暑期班”,课程在中考结束5天后开始。一天4门学科,从早上8点上到下午6点,上6天休1天。她发现,群里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都选择连上四门。

在“福州家长帮”论坛上,一名家长抱怨,某补习机构名额太紧张,“死活挤不进去”。

火热的培训班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福州那名公职人员说,孩子暑期一个月补习费用高达13000多元,而其家庭月工资总额也只有13000元左右。“压力特别大,但是不得不补。”他说,其他家长都在报班,学校也鼓励家长这样做。

在南京,记者日前在位于中山路的学而思华龙电子城教学点看到,该教学点租用了商场两层办公楼,有近80间教室,每间教室都坐满了学生。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家长了解到,他们在暑假都给孩子报了多门课程,一天要上七八个小时的课。

南京刘女士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这个暑假她不仅给孩子在培训机构报了班,还与其他家长一起“团课”——请当地有名小学的在校老师私下补课。“一些品牌培训机构暑期班想报都报不上。”她说。

刘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报班明细账:语文2700元,数学3000多元,英语暑期+秋季班5000多元,篮球+体能训练2000多元,还报了一个在线一对一课程,70节课2万元,算下来总共花了近3.3万元。

严令之下依然普遍主打“提前学”,以“新”为名“升级换档”

今年2月份,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提出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行为,要求2018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治。

但是,记者走访多家辅导机构发现,无论是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大型教育机构还是普通培训班,普遍存在提前教学的情况。

福州一名培训机构老师介绍,暑期正是学生“升级换档”的季节,“小升初暑期班”“新初一”“新初三”等以“新”为名的培训班,成为市场上备受欢迎的课程。这类以“新”为名的课程内容普遍集中于下学期的课程。

一家名为“学有方”的培训机构为“新四年级”的学生提供五期暑期培训,在其提供的课表中有“植树问题”等超纲内容。在另一家机构提供的“新五年级”课表中,学习内容更是连跳两级,已经覆盖六年级语文、数学及新概念成人版英语。

记者调查发现,暑假报班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南京潘女士的孩子将升小学二年级,暑期她给孩子报了“短期班小学一年级数学一升二新生衔接课”“暑期班小学二年级数学敏学班”等多个课程。潘女士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类似“一升二”“二升三”“三升四”等提前学课程,“家长都不想看到自家孩子在学校落后。”

除了“唯恐落后不得不补课”,记者调查还发现,培训班的提前教学之所以火爆,部分原因是一些学校对于即将上初一或者高一的学生通常进行分班考试,考试内容往往涉及尚未学习的初中或高中内容。不少家长表示,多地教育部门早就明令禁止通过分班考试划分快慢班,但多数学校的开学分班考依然在进行,导致家长不得不让孩子提前学。

“本来想着孩子中考后能好好放松一下,可是高中入学第一件事就是分班考试,考完了根据分数分实验班和普通班。不提前学怎么考出好成绩?”一名学生家长无奈地说。

加强监管,培训班应为学校教育补充

福州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暑期培训中存在的提前教学问题,市教育局通过听取汇报、量化考评、实地突击抽查等形式进行监督和治理。但实际工作中缺乏工商、消防等部门的配合,执法难度较大。而且还存在判定模糊的问题,有的机构虽然打出提前教学的幌子,但并未如实授课,仅仅是迎合家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需求而做的虚假宣传。在她看来,加强联合执法和制定明确的判定标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此外,对于因一些学校的分班考试导致学生不得不提前学的问题,专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格监管,发现此类现象坚决查处

多位中学老师认为,现在不少培训班已经替代了学校教育,很多孩子不是去补习薄弱科目,而是在课外班全面接受某个科目的教学,一些大型的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编写的教材。不少课外培训班主要靠刷题、培训应试技巧以及增加学习时间来提分,短期内有些确实会提升考试分数,因此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苏州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大教育学院尹艳秋教授认为,学校以分数为主的评价制度给校外机构提供了市场。考试难度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质量又无法满足所有孩子,有的孩子“吃不饱”,有的孩子“吃不了”,不同需求的家长只好选择去报课外班。

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殷飞说,教育主管部门在培训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等问题的规范上应更细、更实,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成为主科应试教学的延伸。而治本之策则是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质量,构建真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本文原题为《一天上七八个小时课,有的还报不上!如此火爆的暑期培训班教些啥?》)

超半数家庭认为暑假经济压力大 为了孩子拼了

记者在微信公众号“学习公社”(ID:xjbxuejie)和新浪教育上发起的《暑期花费调查》投票显示,超半数家长觉得“暑期花销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为了孩子,值了”。相关专家提醒,暑期教育投资应理性。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怎样合理安排,让孩子的暑假快乐而有意义?

 暑期选择多元 家长各有侧重

“暑期我报名了幼小衔接班,主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能力。”不同于往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一年级,张红在给孩子的暑期规划里增加了更多学习的内容。和张红想法类似,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讲,暑期是学习新知识、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因此课外辅导、培优课程受到家长青睐。家住东城区的杨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儿子处于小学阶段,这个假期用于补课的费用在1万元以上。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外出旅行已成为假期“标配”。朝阳区的杨女士这个暑假带即将上小学的儿子体验了游轮旅行,途经日本福冈和长崎,了解亚洲国家的不同文化。她希望孩子能通过旅行看到不同人的生活,心胸更加开阔。

此外,国外游学项目也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新东方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国际游学用户有明显低龄化趋势。6月底,4岁的夏可芯跟爸爸到美国,开始了为期6周的游学生活,进入到美国学校里“全真插班”。她的父亲夏博是游学行业从业者,因此可以陪同照看年幼的女儿。夏博表示:“我希望女儿在这个年龄可以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暑假走出去获取更多养分,同时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他告诉记者,这次游学费用约为50000元。

报班之后家长仍有隐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投资物有所值,孩子体验后有所收获。丰台区家长刘月(化名)给即将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报名了某培训机构的运动课程,“每节课50分钟,孩子爆发力、弹跳力和协调性有所发展。目前孩子很喜欢,每次去都要在那里呆小半天。”12000元是48次课(半年)的价格,每周两次课程。“平均每节课250元左右,是有点贵,但觉得还是值的。”对于暑期孩子参与的培训班,刘月给出了积极反馈。海淀区三年级学生家长包冠楠也表示,对于一些暑期课外班,孩子不仅不抵触,反而乐在其中。“因为课外班没有特别大的学习压力,孩子在里面也有机会认识更多朋友。”

然而,也有不少家长对给孩子报班有顾虑和担忧。家住东城区的吴女士说:“现在的孩子有点过于拔苗助长了,但身处的教育环境都是如此,做家长的也很无奈,不得不选择利用课余时间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充饥。”夏博也坦言,他时常会很焦虑。“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家长总怕因为自己的无知和疏忽导致孩子成长不顺利,会反复去想孩子各个阶段的发育是否正常,是否接受到了足够的教育,又是否磨灭了她的天性……”

专家建议教育投资需理性

记者还注意到,家长对孩子进行狂热的“烧钱”教育是少数现象,更多家长表示会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量力而行。在教育投资方面,复旦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博士、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建议家长要理性。“教育投资跟其他投资不太一样,投资效果是无法量化的,在短期内也很难看到效果。所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不必抱着‘投资’的心态去看‘收益’。”

与盲目投资相比,张红认为,家长应在暑期给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有些家长会借报班将孩子‘托管’出去,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史家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李晓(化名)也表示,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自己现在经常带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陪孩子学游泳、做手工,跟孩子聊天。“以前我自己也不成熟,家长一定要学会成长。”

假期故事

  “在孩子小学毕业前带他走遍欧洲”

●包冠楠 儿子就读海淀区星火小学三年级

“妈妈,我想去看钱塘江大潮,古代很多诗人都去过,一定特别壮观。”还没到暑假,包冠楠的儿子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包冠楠告诉记者,外出旅行是家里每年暑期常态化的安排。今年,除了钱塘江,他们还将前往挪威、芬兰等国家。目前,欧洲的26个申根国家中他们已经去过15个,包冠楠希望孩子小学毕业前能全部走完。

在她看来,旅行让孩子感受到异国风情、增长了见识。“出行前,孩子会参与制定旅行计划,提前查找资料;过程中,他会主动担任翻译小助手,承担日常的沟通工作。回国后,我还会带着他回顾旅程,及时对他的表现给予鼓励。”包冠楠认为,只要家长合理引导,孩子全身心参与,就一定会有收获。

除了安排出国游外,包冠楠还为孩子报名了国内的暑期夏令营和课外班,并准备了一份阅读清单,学习玩乐两不误。她认为,暑期计划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爱好及家庭实际情况理性选择。“小学三年级以前,每个暑期让孩子学习一个新本领,如游泳、轮滑等,三年级以后逐渐增加‘学’的内容,一方面利用课外班巩固和学习学科知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带女儿去古诗文中提到的地方“打卡”

●梁铮(化名) 女儿在东城区某小学读一年级

上周,3D多媒体音乐剧《梵高》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梁铮特意带着痴迷梵高作品的女儿前去观看。在她看来,安排活动应该依据孩子的知识经验。

梁铮回忆,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当时山水画廊有相关展览,梁铮就带女儿一起去看。看展、看剧、看演出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的固定亲子项目,这个暑假仍旧如此。

此外,梁铮还会选择与女儿的课堂学习和知识积累相契合的目的地出游。“女儿最喜欢看动物或探险节目,因此我会选择她喜欢的动植物所生活的地区作为目的地。女儿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对黄鹤楼心生向往,我就带她去了武汉。”现在,梁铮和女儿正计划根据《藏在地图里的古诗》一书,到诗人在作品中提到的地方走走看看,一个个“打卡”。

 专家提醒

  勿因盲目投入造成家庭负担

●赵忠心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授

现在家长们确实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但盲目性也不小,担心孩子落后,这种现象很普遍。理性投资,一是因人而异,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实际情况;二是因家制宜,要看自己家庭情况,不要因为盲目投入而给自己家庭造成负担。钱要花对地方,不要打水漂。

学习并不应该是孩子生活的全部,玩也是孩子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假期应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如果家长不遵循教育规律,孩子就会丧失快乐的童年。

注意考虑游学的成本效益

●付小平 复旦大学博士、亲子教育专家

游学经历对于孩子开阔视野是有益处的,但建议家长不要盲目跟风,游学的年龄不宜太小,建议孩子到十岁以上或小学五六年级以上再考虑。当孩子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语言能力和文化历史积淀,游学的成本效益才会更大。

另外,现在的海外游学市场鱼龙混杂,家长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当心,尽可能选择真正到学校里面进行课程体验和交流的项目,避免那些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性质的游学。

切忌把暑假当“第三学期”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把假期当作“第三学期”是一个误区,盲目给孩子补课是一种短视,对孩子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假期的本质含义是让孩子体验一种不同于学校与家庭的生活,明智的父母会给孩子在假期多一些生活的体验和实践。

现在的教育可能比较功利,就想让孩子上个名校。其实孩子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父母的责任是为他们潜力的发现和发展提供条件。不要把孩子束缚在一个具体有限的目标上,要看到孩子的无限可能。

干货分享:做好这3件事一样能成为中考黑马

时间又来到了五月中旬,对于即将中考的同学来说,到了复习迎考的关键阶段。最后阶段,我们是应该题海战术,还是适时调整?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11

清楚自己的位置&确定合理的目标

人到最后关头的心态往往都是很急的,恨不得突然得到什么秘方,最后几十天“蹭蹭蹭”一口气连上好几个台阶,一飞冲天,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这个问题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中考不是一日之功,如果你过去三年都没有把功夫做到家,期望最后几十天来创造奇迹,这是很难的,对别人也不公平。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着急的心态不仅无助于我们取得进步,反而会害了我们,让我们在最后关头显得急躁、无头绪,无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对自己失去信心。

这个时候我们要冷静下来,看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真正现实的目标。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低目标,中级目标和最高目标。

最低目标就是保证自己能在中考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现在的水平;中级目标是取得合理的进步,让自己的成绩上一个台阶;最高目标就是在进步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点运气可以指望的。

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合理的计划,在最后的冲刺中能够指望的,是实现最低目标和中级目标。把这个问题看清楚了,才能在最后几十天里面做到不骄不躁、稳步前进,最后取得的进步反而有可能超出自己的预期。

22

巩固基础知识

1。看课本

最后的几十天,一定要回到课本,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梳理。只要考试大纲不考的,就不用看,只要列举了要考的,就一定要看。

要对着课本看,把知识点看细,看明白。看课本是一项基本功,也是被绝大多数人忽视的基本功,这项基本功,要一直坚持做到最后。最后几十天,一定要争取再把课本看一遍。

2。整理知识思路

在看课本的同时,要对各个科目的知识体系做一次最后的整理,梳理知识框架,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头脑清楚的走进考场。

如果平时就有整理知识体系习惯的同学,这个时候只需要看一下自己画的思维导图或者框架结构、笔记就可以了。如果自己没有整理,那么有很多复习资料上都有类似的框架结构图,也可以找来认真的看一看。

此外,复习一下教材的目录也是很好的,看着目录,脑子里边把所有的知识都过一遍,看看是不是都记住了、熟悉了。对于比较重要,但是自己还印象比较模糊的地方,就要抓紧再看一看。

3。熟悉基础题型

看书和整理的过程中,要辅助的做一些基本题型。不是偏题难题,而是中低难度和中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是中考中所占分数最多的题目,也是我们保证自己中考能发挥正常水平的关键。通过做这些基本题型,和读书整理一起,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孰能生巧。

4。看错题,找弱点

自己以前做错的题目,找出来多看看,明白自己的弱点在哪些方面,及时补充提高。对于以前做错的题目,现在还是有点糊涂的,要再多巩固几次,彻底弄透弄熟。对于完全摸不找头脑的难题,就只能选择放弃,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了,强攻难题无济于事,要集中精力解决自己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

如果错题很多,重点可以放在以前做过的历年中考真题上面,这些真题中的错题(难度太大的除外),要重点的去看和理解,多做几遍。这个工作可以放到最后一两周来做。

33

1。调整好生物钟

作息时间要和中考一致,最后一周不要熬夜,保证自己在上午9点和下午2点正好处于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刻。

2。坚持自己给自己做“模拟考试”

每隔一段时间,自己给自己做一次模拟考试,告诉自己“今天就是中考”。然后拿出一张中考难度的试卷,按照中考规定的时间做完,其间不能接电话不能上厕所。提前做完了要自己检查,时间一到立即放笔。然后对照参考答案给自己打分。通过这样的多次训练,等你真的进入考场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也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3。注意饮食,不要大吃大喝

平时吃什么这个时间还吃什么,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不错了,不要追求考前的什么补这个补那个的,闹出别的毛病来反而不好。不如等考完了再好好的放松放松,吃好点喝好点不迟。

最后,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平常心态迎战中考,相信自己可以的!

中考到了 教给孩子尽量做到“六会六保持”

中考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中考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中考呢?小编认为要做到“六会六保持”。

一是会复习,保持百倍信心。

考前增强信心、稳定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中考前几天,要严格按照中考时间学习,上午9点至11点半复习语文和外语;下午3点至5点半复习数学和综合课。注意复习内容不要过难,要复习每科最基础的知识,不能再做新试卷、学新内容。只有这样,复习的是最基础的知识,自然都会,轻车熟路,自然就会信心倍增。

二是会运动,保持旺盛的精力。

我们知道适当的运动可以消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中考前几天千万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考生可以在家里或室外进行俯卧撑、慢步走、做做操等运动,切记不要剧烈锻炼,以免体力消耗过大,身心疲惫,这对考试无益。

三是会娱乐,保持轻松的心情。

适当的娱乐,能陶冶人的性情,能有利于人保持良好的心境。所以,考前不要收看强烈刺激性的电视节目,尤其是武打片。尤其在考试当天的晚上坚决不能看。不要三五成群的打扑克、下象棋或者三五成群逛街,这样会分散精力,不但起不到放松的目的,反而起反作用。这时可以收听轻音乐、相声,看看小品等放松心情的轻松节目,这样既放松了心情又调整了心态,何乐而不为。

四是会休息,保持健康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强健的体魄是顺利通过中考的最基本条件。为此,学会休息显得尤其重要。中考前一定要根据考试安排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起居、运动、学习、饮食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每天要在11点之前进行休息,特别是中考前一天的晚上,一定不要提前睡觉,因为违反了生物钟会睡不好!另外,有些考生可能因为就要中考了而顾虑重重,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时要静下心来,排除杂念,千万不要靠吃安眠药来催眠,这样对大脑有抑制作用,影响考试的发挥。

五是会放松,保持正常的心态。

考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平常心面对中考,往往会发挥的更好,会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深呼吸,学会放松。深呼吸的要领是:先缓慢有节奏的吸气,憋一两秒钟后再张口有节奏的呼气。要多微笑,自己照着镜子笑、对亲朋好友笑,不要闷闷不乐,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六是会安排,保持充裕的物质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考试也是一样。自己准备好考试用的笔、小刀、橡皮、准考证等考场必备品,这样用时得心应手,家长可以给予提醒,但不要代劳。因为人多易出错,容易造成考生的紧张情绪。“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中考时准备一点像感冒药、清凉油、晕车药、治头晕、恶心、肠胃发炎的药片等常用药也是可取的。只有这样,才能轻松的进入考场。

考前的生理调整:

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作息。若是早晨睡不着,可以早点起床,运动、吃早点。心理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人一天的最佳记忆时间,为早上5点—7点,晚上7点—9点,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时段,解决需要记忆的东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午一定要午睡,午睡以30分钟为宜,这样既能使大脑休息,又能很快清醒。午后应以做练习为主,可以集中时间做套题,做题应注意文理结合,难易结合。通过做题可以稳定心态,树立自信心,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相信到临考时就不会有异样的感觉。

考前焦虑、烦躁的情绪调整:

有氧运动。 早晨若睡不着觉,可以起床适当地跳跳绳、散散步、踢踢毽、跑跑步、骑骑车等,无论做什么运动,都要挺胸抬头、精神抖擞,显得非常自信,以此获得一天的好心情。有氧运动有一个规律,即;运动后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在120个左右。

调查: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到底在焦虑啥?

谈到减负,就不能不说火热的校外培训。校内减负校外补,成为许多家长的主动选择。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2月底,教育部等四部门为此还联合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

那么,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家长,他们在焦虑什么?补习市场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理性看待校外补习热?记者进行了调查。

——编 者

 减负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轻负担、高质量

“听说了吗?隔壁班的老师给孩子布置作业被家长举报了!”几名家长正在谈论孩子的学业负担。他们的孩子都在山东省济南市一所优质小学就读,按照规定,小学一到三年级不准留书面作业,济南大多数学校都能遵守。

但是,“没有作业加强巩固,课堂上学的知识能掌握吗?”济南某家长李丽(化名)说,有的老师会“冒险”在家长QQ群里布置作业,但结尾都会补充一句:上述作业不做强制要求,由家长学生自主选择。可即便如此,还会有家长不满,甚至投诉举报。

在李丽看来,现在孩子在学校的负担不是太重,而是太轻了。一到三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一些必要的练习只能指望课堂上那点时间,有的孩子掌握得快、课下不需要加强,学得慢的孩子就只能依靠课外辅导班了。

六年级小学生家长荣云(化名)这样描述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周一到周五,每天6点半到7点间起床,早餐后大约7点半到达学校,下午3点半放学。由于济南在全市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三点半课堂”,孩子会在老师的辅导下上自习并完成当天作业,5点半离校。晚饭后,孩子开始做辅导班布置的语文、数学卷子并且练琴。晚上9点半前洗漱睡觉。

“孩子主要的课外负担集中在周末。”荣云说,每周六孩子会去语文、数学、外语辅导班上课,周日上午学琴,下午才有时间放松一下。“孩子基本能接受,并不觉得累。”她认为,“负担重不重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孩子上两三个课外班就叫苦不迭,但有的孩子上四五个课外班也挺开心。”

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减负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轻负担、高质量。不同学生之间对待学业负担的态度和处理能力有很大差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保护好孩子们的求知欲。“不留书面作业,很多家长心里不踏实。”小学二年级老师艾霞觉得,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学校负担已经降到一个合理范围,现在增负压力更多来自家长的过度焦虑,“比如小升初早已取消考核,小学没有升学压力,但家长仍然会把孩子送到各类辅导班。”

 校外补习要去除盲目性,别因为焦虑而跟风攀比

一方面,学校贯彻教育相关政策,采取措施进行减负。另一方面,补习成了家长的共同话题,“加班加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教育抢跑行为比比皆是,培训机构市场一片火热。

“现在公立小学放学时间是3点半,大多数家庭不方便接送。加之学校流行将作业的批改转交给家长,而上班族又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批改孩子课业,因此只能把孩子交给校外晚托机构。”西部某省会一所教育培训机构专职老师李南星认为,校外培训机构是根据市场需求产生的,不是因为校外培训机构多了而导致学生负担加重,而是高考、中考的竞争压力催生了补课需求,在教育落后地区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是校外培训热的另一原因。李南星认为,教学水准过硬、有口皆碑的中小学数量有限,但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刚需一直存在,家长们只能向校外培训机构寻求帮助。他表示,“大多数上培训课的学生在校成绩较差,补习只是为了能提高成绩;但好学校的优等生来补习的情况现在也越来越普遍。越是上进的学生,越是对升入好学校、考上好大学有更强烈的需求。”

报补习班之所以成为一种潮流,家长之间的攀比是很重要的原因。有家长坦言,给孩子报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在学”。教育专家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发达,信息获取与交互越来越便利,家长们通过“互通有无”,进一步放大了群体焦虑。

济南一位小学校长表示:“校外补习不是绝对不好,关键是要去除盲目性,要在孩子有兴趣的前提下、基于全面发展需要而进行‘学有余力’的补习,而不是建立在焦虑的基础上跟风攀比,为了补习而补习。”他特别强调,家长不要把这种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要让兴趣成为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在补课这件事上,理性不要缺位。

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规范和治理

“您给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会先查看办学资质吗?”记者询问的学生家长中,大部分表示没有要求查看培训机构的证照。李南星坦言,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同行恶性竞争抢生源,大部分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资质,绝大多数代课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

不仅同行之间竞争火热,“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最大对手其实是在外兼职的学校老师。有的老师受利益驱动,会让学生参加自己的补习班,有的会劝学生参加校外指定的补习班,甚至有的老师讲一半留一半,进行‘阉割式’教学,倒逼学生上补习班。”一位校外培训机构老师告诉记者,为了规避监管,有的老师选择在封闭式小区内办班,严控学生防止消息泄露,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监督信息,与监管部门“打游击”。该老师说,在校老师有招生优势,比培训机构收费低,在外兼职自己办班,学生人数多的,收入比学校工资高多了。久而久之,课堂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只会迫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如何科学进行校外培训,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拓展?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提出禁止校外培训或竞赛成绩和入学挂钩,禁止机构提前教学,避免全日制学校的非零起点教学,检查无证无照机构等治理措施。“从长远来看,规范培训机构只是第一步,要让全社会认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眼前的直接价值,而孩子的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学习能力则是伴随一生的长远价值。”李南星说。